热处理托盘的表面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,根据材料类型、使用环境及性能需求进行选择:
### 1. **高温氧化(发黑处理)**
通过化学或热氧化在金属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(如Fe₃O₄),适用于碳钢托盘。优点是成本低、防锈能力提升,但耐高温性能有限(一般低于400℃),长期高温下易失效。
### 2. **渗铝/渗铬处理**
通过热浸或扩散工艺在表面形成铝或铬合金层。渗铝可显著提高碳钢的抗高温氧化能力(耐受900℃以上),渗铬则增强耐磨和耐腐蚀性,但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。
### 3. **陶瓷涂层**
采用等离子喷涂或溶胶-凝胶法在表面涂覆氧化铝(Al₂O₃)、氧化锆(ZrO₂)等陶瓷材料。此类涂层耐高温(1200℃以上)、且绝缘,但脆性大,抗冲击性差,适用于静态高温环境。
### 4. **化学镀镍**
通过自催化反应沉积镍磷合金层,均匀覆盖复杂形状。镀层硬度高(HV500-600)、耐腐蚀且耐温可达600℃,适合不锈钢或合金钢托盘,但成本高于普通电镀。
### 5. **阳极氧化**
主要用于铝合金托盘,通过电解形成多孔氧化铝膜,再封闭处理提高耐蚀性。氧化膜可耐受300℃以下温度,同时提升表面硬度,但高温下可能开裂。
### 6. **热浸镀锌/渗锌**
通过浸入熔融锌液形成保护层,防锈性能优异,但锌层在400℃以上会氧化失效,仅适用于低温热处理(如回火)场景。
### 7. **物理气相沉积(PVD)**
利用真空镀膜技术沉积氮化钛(TiN)、类金刚石(DLC)等薄膜,提升耐磨性和抗粘附性,工作温度可达800℃,但设备投资大,适合精密托盘。
### 8. **钝化处理**
针对不锈钢托盘,采用或柠檬酸去除表面游离铁并形成钝化膜,增强耐腐蚀性,但对高温性能改善有限,需配合其他工艺使用。
### **选择建议**
- **高温环境(>800℃)**:优先选择渗铝或陶瓷涂层。
- **耐磨需求**:化学镀镍或PVD涂层更优。
- **低成本防锈**:发黑处理或热浸镀锌适用。
- **轻量化铝合金托盘**:阳极氧化结合局部强化处理。
实际应用中常采用复合工艺,如先渗铝再涂覆陶瓷层,以兼顾抗高温氧化与耐磨性,同时需考虑基体材料与处理工艺的兼容性。

上一条:热处理托盘在露天存放如何保护?
下一条:没有了